廣東服務貿易可持續發展研究基地結項總結報告(2019WZJD004)

作者: 時間:2023-10-10 點擊數:


(一)預期計劃執行情況

按照學校要求,要完成國家級課題2項、B級權威期刊6篇、專著1部。目前已經超額完成任務,其中立項6項國家級課題、完成B級權威期刊10篇、專著5部。

按照申報書要求,要完成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社會服務、對外交流。

一是科學研究方面超額完成預期目标。CSSCI核心期刊上共發表論文48篇,其中10篇是權威期刊;出版專著1部、或待出版專著4部;課題立項17項,其中國家級課題6項、教育部項目1項、省級項目10項;兩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

二是人才培養方面也基本完成預期目标其中學生培養:2020815-25日開展學術财經培優計劃,全國800多名師生參與培訓;20231-2月,基地共15名學生4名老師前後15天帶領學生開展經濟學流派學習已培養5位本科生考上研究生,已畢業2為研究生。青年教師培養:2021119-30日開展“STATA處理效應和政策評估專題”的專項培訓2020年開展學術财經雲研會62021年開展系列講座6次等。目前2人晉升教授、2人晉升副教授。服務貿易和跨境電商高端人才培養方面:作為2021年廣東省直播銷售員職業技能競賽支持單位、帶領學生參加各類跨境電商比賽、與廣東省跨境電商人才孵化中心簽訂實習實踐基地等;基地成員和清遠天安智谷等企業開展教師進企業短訓等活動。

三是學科建設方面完成預期目标。已形成應用經濟學重點學科下國際貿易、産業經濟兩個方向,相關成果比較集聚,對申報應用經濟學學碩和申報國際商務專碩提供了很好地支持。并形成了國際貿易、産業經濟兩個科研團隊。

四是社會服務方面完成預期目标。基地成員向政府相關部門提供決策咨詢報告30,其中6個被采納或批示;基地成員還承擔了政府部門委托咨詢項目,利用外資提升産業競争力加快産業集群發展研究;基地成員還參與學院與相關行業協會、企業等建立的實踐基地工作;基地負責人作為廣東省物流與供應鍊學會的副會長,還組織了相關的社會服務工作。

五是對外交流基本達到預期目标。地成員陳明、張海霞等都參加了國内訪問學者,王會會和溫展傑兩位老師去國外攻讀博士學位但受疫情的影響境外交流減少,但基地成員參與各類學術會議不低于50人次,在各類會議上發表主題演講和論文分享不低于30次。

(二)成果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的突出特色、主要建樹、創新和突破

一是服務貿易的可持續發展競争力研究,其中專著《全球價值鍊下服務業國際競争力研究》和論文《中國銀行産業競争力的崛起與全球銀行産業競争格局的演變》、《雙循環新格局促進了中國數字貿易高質量發展嗎——基于創新能力和産品空間的視角》、《柔性生産視阈下服務業價值鍊嵌入、技能異質性與性别工資差距》等多篇論文以及課“題數字經濟驅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機制研究”、“數字技術變革視角下粵港澳大灣區服務業生産率的提升機制及實現路徑研究等都是圍繞此主題展開的這些成果引入了服務主導邏輯、産品空間理論、基于性别技能束和柔性生産理論等通過數理模型刻畫、貿易增加值核算法、實證檢驗等提出一些新的觀點,如應用服務主導邏輯解釋全球價值鍊上的利益獲取和分配機制,服務業國際競争力應從技術複雜度、全球價值鍊中的位置以及控制力三個角度去測算;中國銀行産業已經成為全球銀行産業中最重要的闆塊,由于中國五大長期因素和兩大短期因素的共同作用,中國銀行産業全球競争力從無到有、從弱到強,解構了20 世紀末21 世紀初全球銀行産業歐、美、日三足鼎立的舊格局,重塑了21世紀中、美、歐三足鼎立的新格局;等等。

二是區域服務貿易自由化和可持續發展,其中專著《基于服務主導邏輯的中國制造業服務化戰略》、《創新驅動視角下中國服務業發展政策:事實特征、内在機制和政策優化》《産業政策、市場結構與企業價值鍊分工地位》和論《産業政策、資源配置與制造業升級:基于價值鍊的視角》、《服務貿易開放對中國企業出口産品質量的影響分析——基于我國制造業的研究》等以及課題“數字貿易開放驅動産業鍊供應鍊現代化水平提升的機理與對策研究”等都是圍繞此主題展開,這些研究成果引入産業融合、價值鍊和資源配置等理論通過博弈論模型、Heckman選擇模型、政策網絡、實證檢驗等提出一些新的觀點,如應将焦點從關注産品和服務品具體本身轉移到企業作為資源整合者在由顧客、企業和夥伴組成服務價值網絡中如何共創價值、培育獨特能力赢得權力、進而占有價值,而産品和服務品僅僅是企業提供服務以實現上述目标、沒有本質區别的工具而已;中國服務業政策要發揮作用更需要強調不同行業、不同地區、不同層次政府部門等之間的政策協同,中國服務業政策要能促進制造業發展更需要制造業政策和服務業政策的協同;選擇性産業政策主要通過惡化資本錯配而非勞動力錯配進一步抑制制造業價值鍊升級,競争性稅收優惠政策與競争性政府補貼政策将通過改善資本錯配與勞動力錯配間接推進制造業價值鍊升級,而競争性低息貸款政策隻通過改善資本錯配間接推進制造業價值鍊升級等。

三是服務貿易可持續發展的金融支持體系,中論文《融資約束、産業政策與本土企業出口行為——基于微觀視角的理論與實證分析》、《金融服務開放對企業自主創新的影響與效應研究》、《ChatGPT情感感知策略識别下的貿易新聞及其人民币彙率短期波動效應研究》、《金融開放對我國制造業出口産品質量影響的實證研究——基于開放序列與影響渠道》等以及課題“異質信貸約束背景下貨币政策與财政政策協調效率分析”“利用外資提升産業競争力加快産業集群發展研究”等都是此主題的相關研究。這些研究成果引入異質性理論、産業集聚等理論利用EIU國家風險模型、爬蟲技術、事件研究法、LSTM模型等等提出一些新的觀點,認為融資約束的确會顯著降低企業出口傾向與出口規模,但産業政策的實施能一定程度上緩解融資約束的出口抑制效應,這種作用對非國有企業更強;金融開放對産業發展是有利的尤其是對制造業出口質量的提升,基于銀行部門、政策風險制約人民币邁向自由浮動貨币進而影響服務貿易的發展等。

(三)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1、學術價值

一是圍繞服務貿易的可持續發展競争力相關研究中,關于價值創造的邏輯轉變為後來學者如何使用基于使用價值的服務主導邏輯闡釋相關問題提供了依據,對競争力測算的多維模式和指标創新對研究産業競争力提供了參考,對數字技術、數字貿易等的關注也為研究數字經濟時代服務貿易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方法。

二是圍繞區域服務貿易自由化和可持續發展相關研究中,關于服務業政策的研究豐富了産業政策領域研究,服務業開放研究拓展了對外開放研究領域,數字貿易的相關研究成果為後期研究數字貿易規則、數字貿易帶來的影響等提供了思路。

三是圍繞服務貿易可持續發展的金融支持體系研究中,關于關于融資約束對出口影響的研究豐富了金融對服務貿易發展影響的相關研究,關于金融開放對産業發展的成果為後期細化金融領域對服務貿易發展的影響提供了思路。

2、應用價值、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五個被采納或批示的報告,對推進我國或地方産業或服務貿易發展都有重要的參考意義,兩項計算機軟著對于地方政府測算服務貿易發展提供了工具,舉辦學術财經第一屆培優計劃有利于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舉辦的給類學術講座有利于提升參與老師的學術水平,作為2021年廣東省直播銷售員職業技能競賽支持單位有利于為社會培養更多的直播人才。

(四)不足和問題;尚需深入研究的問題

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圍繞服務貿易、服務業全球價值鍊等展開,研究的主要是傳統服務貿易或服務業的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對于新技術帶來的服務貿易底層邏輯的變化研究較少,尤其是對數字貿易的研究才剛剛起步,未來尚需深入研究的問題包括、數字要素帶來的服務貿易、服務業發展以及服務業和制造業容二虎發展的底層邏輯的變化,數字貿易機理以及數字貿易規則等的研究。目前大量成果集中在服務業貿易可持續發展競争力和服務貿易自由化和可持續發展方面,關于服務貿易可持續發展的金融支持研究成果偏少,僅關注了一些可能對服務貿易發展帶來影響的相關的金融前期研究,對于這些金融發展最後帶來的服務貿易可持續發展的影響還涉略不多,未來要加強這方面的延伸研究。

廣東服務貿易可持續發展研究基地最終代表性成果簡介

2019WZJD004

全球價值鍊下服務業國際競争力研究

當前,發展滞後的服務業不僅使我國出現了連續20年服務貿易逆差,且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進一步增長的因素。與此同時,信息技術進步和全球化深入拓寬了全球價值鍊上合作的寬度和深度全球價值鍊的拓展也必将重新塑造全球價值鍊上的利益分配機制這對正面臨着數字經濟時代産品有效供應不足升級瓶頸加大服務貿易逆差和結構困境增強的中國來說,既是機遇與也是挑戰理論上講,基于工業經濟假設的商品主導邏輯已經無法解釋當今服務與商品已經界限模糊的現實服。因此,本書認為,要從服務主導邏輯的視角去闡釋全球價值鍊下服務業國際競争力,這既是拓展和完善全球價值鍊理論豐富産業國際競争力和服務經濟研究成果以及改變中國在全球價值鍊中利益分配格局的需要也是為提升我國服務貿易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制造業轉型升級提供理論參考與對策啟示主要内容和重要觀點如下:

第一,基于服務主導邏輯的全球價值鍊下服務業國際競争力研究視角的提出

國内外關于價值的研究曆史已很悠久,但考慮以信息技術為主的新技術背景下的價值創造與分配機制的研究不多且不夠深入有關商品主導邏輯的研究成果較為豐富,但專門針對服務主導邏輯的研究成果并不多,将其與全球價值鍊聯系起來的研究就更少全球價值鍊理論其價值來源與分配的研究雖較豐富,但主要基于傳統的制造業分工理論,還未能考慮适合解釋當今現實的服務主導邏輯帶來的比較優勢重構和價值創造與利益分配的新要求有關産業國際競争力研究盡管對研究全球價值鍊下服務業國際競争力的成因與決定機制提供了思路,但其未能與新技術背景下全球價值鍊上的利益分配機制相結合增加值貿易核算的理論與模型雖可為新技術背景下全球價值鍊上的産業國際競争力的核算提供方法,但在服務業國際競争力中的研究中并沒有達成一緻意見有關服務業對制造業效率影響的文獻主要關注服務增加值或服務投入水平對制造業效率的影響,但也沒有區分國内和進口服務投入水平對制造業增加值率的影響。因此,在商品主導邏輯的研究範式已無法适用當今服務與商品已經界限模糊的現實背景下研究全球價值鍊下服務業國際競争力要從商品主導邏輯向服務主導邏輯,應在服務主導邏輯視角下分析全球價值鍊上的價值創造和利益分配機制傳統産業國際競争力相關研究主要關注産業質量和空間層面,而忽略了價值網的控制力層面在服務經濟和數字經濟時代,服務業國際競争力不僅要關注全球價值鍊上服務業的質量和空間要素,還要關注全球價值網中産業控制力即要基于服務主導邏輯從産業質量(技術)、空間(位置)和控制力(中心度)層面探讨服務業國際競争力的形成随着全球價值鍊核算理論和方法的日趨完善,與競争力相關的指數或測算研究也會取得新的進展,其中增加值貿易核算框架為核算服務主導邏輯下全球價值鍊上的利益分配提供了可能

第二,技術變革、主導邏輯改變和全球價值鍊下服務業國際競争力評價

技術變革尤其是數字技術的創新與應用使得全球價值鍊從“單向要素流動”向“多層次多維度的鍊條融合”轉變,其帶來的技術創新效應有利于塑造多層次多維度的區域間産業鍊條融合。這使得傳統商品主導邏輯在解釋全球價值鍊上的價值創造和利益分配機制出現失靈,以使用價值為核心的服務主導邏輯有利于解釋新技術變革下全球價值鍊上的利益分配價值導向從商品主導邏輯轉向服務主導邏輯。服務主導邏輯從強調全球價值鍊中高端環節價值增值轉向服務生态系統的價值共創、從強調單維度角功能環節向全球價值鍊中核心位置轉變、從強調核心價值環節占據轉向價值網控制,一個國家可以通過“新結構組合”、有效的空間布局等來創造更多的價值和獲取更多的利益分配,也可以通過價值網控制獲得更多利益分配。因此,服務業國際競争力的評價就應該包括三個維度:産業質量層面(技術複雜度)、産業空間位置層面(位置指數)和産業控制力層面(網絡權利)。而傳統服務業國際競争力評價指标的不足,出口增加值核算為測度服務業國際競争力提供了思路,可用出口技術複雜度來衡量産業質量、用GVC地位指數來衡量其空間位置、用網絡中心度來衡量其産業控制力,并對其國内外來源進行分解。

第三,全球價值鍊下中國服務業國際競争力三維評價

從産業質量層面來看,用出口技術複雜度來測度發現具有較高技術含量的服務行業要比具有較低技術含量的服務行業擁有較高的出口技術複雜度、發達國家具有較高服務出口技術複雜度,而欠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可能會相對偏低、不同區域組織出口技術複雜度存在差異;從空間位置層面來看,用GVC指數來測度發現發達經濟體整體GVC較高且大都呈現下降趨勢,不同要素密集型服務業的GVC差異明顯,不同區域服務業GVC存在明顯差異中國服務業的GVC指數知識密集型服務業最高、勞動密集型服務業最低,尤其是勞動密集型服務行業GVC指數大部分年份都為負數且正值也很小。從産業控制力層面來看,用貿易增加值的中心度測算發現,勞動和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的前向參與度發達經濟體較高、發展中經濟體普遍較低,但資本密集型服務業前向參與度較高國家既有發達經濟體又有發展中經濟體,且無論哪種類型服務業發達經濟體網絡中心度都較高,發達國家服務業具有較高的前向參與度和中心度、較低的後項參與度,而欠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内部前向參與度、中心度、後項參與度内部差異明顯。

第四,中國服務業進出口國别(地區)結構分析

從中國服務業進口來源來看,來源國是以美日為主的發達的國家,且不同類型服務業進口來源國差異較大,知識技術密集型服務業來自發達國家的進口中比重尤為突出、來自新興工業經濟體的進口比重下降幅度較大、來自金磚國家的進口比重上升幅度較小,勞動密集型服務業來自發達國家的進口比重要高于資本密集型服務業、來自新興工業經濟體的進口比重較穩定、來自金磚國家的進口比重上升明顯,資本密集型服務業來自發達國家的進口占發達國家進口的所有類型服務業中比重最低、來自新興工業經濟體的進口比重呈小幅下降趨勢、來自金磚國家的進口上升幅度最大、來自其他發展中國家的進口比重上升明顯。因此,要加大服務進口溢出效應的擴散力度、适當擴大服務貿易進口複雜度、加大科技創新改善服務進口質量;從服務業出口結構來看,出口市場主要以發達國家為主但出口增速較快的地區則多為非發達國家,知識技術密集型服務業出口發達國家比重較高,因此,要提升服務輸出能力和增加服務出口市場多樣化選擇。

第五,中國服務業國際競争力的影響因素研究

從與貨物出口的關系來看,貨物出口對服務附加值出口具有顯著的拉動效應和推動作用不僅引緻的間接服務附加值出口要略大于通過服務出口帶來直接服務附加值出口,且對資本密集型和知識技術密集型服務附加值出口促進效應要大于對勞動密集型服務業附加值出口的影響較小,這說明相對于勞動密集型服務而言,中國資本密集型和知識技術密集型服務附加值出口更依賴貨物出口來實現。從中美兩國的雙邊貿易來看,一國的出口增加值受到行業的要素密集度、要素充裕度和相對生産率的顯著影響,且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增加值的影響因素中高技能勞動力的要素比例和相對生産率發揮了最主要的作用,而資本要素的作用非常小。此外,不同産業出口增加值的影響因素表現出明顯的不同,其中高技能勞動力的要素比例和技術差距對服務業出口增加值的影響大于制造業。因此,要推動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融合發展來提升“中國服務”走出去的能力積極推動服務制造化來提升我國貨物出口中的國内服務含量提高高技能勞動力的投入比率來優化出口結構調整資本的投入結構來鼓勵資本向生産性服務行業流入,以及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

第六,服務貿易發展與産業轉型升級

服務貿易出口技術複雜度與産業轉型升級來看,具有較高技術含量的服務行業要比具有較低技術含量的服務行業擁有較高的出口技術複雜度。發達國家具有較高的服務出口技術複雜度,而欠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可能會相對偏低。服務出口技術複雜度對一國或地區的産業轉型升級具有顯著的正向刺激作用。因此,要加強服務貿易領域人力資本積累,推動高端服務外包發展以擴大服務貿易出口技術複雜度,重新诠釋轉型升級的基本邏輯以從強調“高技術産業”向“優勢産業組合”轉變,以及重新确立中國在世界服務貿易版圖中的定位。從數字 貿易對制造業全要素生産率的影響來看,數字貿易促進制造業智能化倒逼制造企業技術創新數字貿易降低交易成本和購買成本因此,要加強我國的互聯網建設完善财政補貼政策加強新型城鎮化建設以及鼓勵居民消費支出

第七,全球價值鍊下中國服務業國際競争力提升策略

在新的全球價值鍊利益分配機制下,提升我國服務業國際競争力的戰略目标主要有兩個:力争成為全球價值鍊的架構控制者和獲得更多的價值增值。圍繞這兩個戰略目标,中國服務業的發展策略主要從四個層面展開企業層面,主要是大力推進制造企業服務化以催生更多生産性服務企業鼓勵服務企業進行模式創新引導制造企業加大服務投入培育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加大企業政策扶持力度等。産業層面主要是提升服務進口質量加大推進服務輸出推動制造業和服務業融合發展推動制造業服務化提升服務業相關産業政策的實施效率等。區域層面主要是培育并引導服務業本地需求市場的壯大促進服務出口市場多樣化以貫徹落實“一帶一路”戰略實現沿線國家的服務業合作發展大力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服務業協同發展提升推進服務業開放的區域融合效應等。全球層面主要是擴大中國服務業對外開放促進服務貿易自由化協同發展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大力推進數字貿易發展通過對外開放提升我國産業國際競争力等。

該書的主要創新之處:1)提出全球價值鍊下價值導向應從商品主導邏輯轉向服務主導邏輯,即與工業革命早期的技術和社會背景相适應的以“分”為特征的商品主導邏輯已無法解釋當今産業發展現實,應從服務主導邏輯視角展開相關研究。按照服務主導邏輯,全球價值鍊視角下服務業競争力提升不僅體現為價值環節的價值創造能力的提升,即技術層面;還體現在服務業在全球價值鍊中所獲得的價值分配能力的提升,即位置層面;在數字經濟時代,全球多位價值網絡的形成使得服務業國際競争力還體現在網絡控制力層面。(2從多個維度對服務業國際競争力進行測度和比較,即既然服務業國際競争力體現在價值環節的技術層面、價值鍊中的位置層面以及價值網中的控制力層面,那麼服務業國際競争力的測度也需要圍繞這三個方面展開。考慮到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國家或地區以及不同類型服務貿易特征是存在差異的。而且,從全球價值鍊角度來看,服務貿易還涉及到一些區域組織層面。基于此,本書不僅從國家層面分要素密集型對世界各國(地區)服務業國際競争力的事實特征進行了國際比較,還從區域層面分要素密集度對服務業國際競争力的事實特征進行了國際比較和中國分析。此外,還專門中國服務業國際競争力進行了比較分析。通過多角度測度服務業國際競争力。(3對中國服務業進出口來源進行分解,原因是服務業如同制造業的全球非一體化生産一樣也是一個“碎片化”快速發展的行業,服務提供流程的分解正成為全球價值鍊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一味地追求服務貿易進出口規模擴張很有可能使中國服務貿易如同貨物貿易一樣出現“隻賺數字,不賺錢”甚至呈現“貧困化增長”迹象。且現有研究很少關注中國服務業進出口來源國的特征和差異,但對進口中價值增值來源地的分解可為我國服務貿易政策和外交方針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據。明晰中國服務業進出口來源國的“宏觀”特征以及某一類别服務貿易項下的“亞結構”演進,有助于尋求推動中國服務進出口更“優質”增長的有效政策的關鍵,避免服務進出口出現“過度”的正常修正和“不足”的繼續惡化。基于此,本研究從服務業附加值角度對服務業進出口國别(地區)結構進行了分解。4)從企業、産業、區域和全球四個層面給出服務業國際競争力提升的策略。

總之,該書将研究的理論邏輯從商品主導轉向服務主導是适應服務與商品已經界限模糊的現實提出了服務業國際競争力不僅要關注全球價值鍊上服務業的質量和空間要素還要關注全球價值網中産業控制力這是對産業競争力和全球價值鍊研究的拓展。該研究還從多個維度對服務業國際競争力進行測度和比較對中國服務業進出口來源進行分解明晰中國服務業進出口來源國的“宏觀”特征以及某一類别服務貿易項下的“亞結構”演進,有助于尋求推動中國服務進出口更“優質”增長的有效政策的關鍵,避免服務進出口出現“過度”的正常修正和“不足”的繼續惡化這對改變中國在全球價值鍊中利益分配格局對我國服務業的國際發展和制造業轉型升級戰略的制定都具有很強的應用價值。

 

 

版权所有:太阳成集团tyc234cc(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學院辦公室2319 聯系方式:020-37216231  郵編:51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