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挑戰杯·創青春”廣東大學生創業大賽終審決賽在華南理工大學圓滿落幕。廣金學子從128所院校1594件作品中脫穎而出,獲1金3銀5銅的驕人成績!在此熱烈祝賀獲獎團隊和指導老師!

我校參賽團隊
【大賽簡介】
“挑戰杯·創青春”大學生創業大賽,由“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發展而來,是舉辦層次最高、開展曆史最長、參加院校最全、影響範圍最廣的大學生創業競賽活動。
“挑戰杯” 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創辦于1998年,首屆比賽于1999年在北京舉行,之後每兩年舉辦一次。
“挑戰杯·創青春”廣東大學生創業大賽是由共青團東省委員會、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廣東省教育廳、廣東省科學技術廳、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廣東省學生聯合會主辦,參賽高校承辦的一項具有導向性、示範性和群衆性的創業競賽活動,每兩年舉辦一屆。下設創業計劃賽、創業實踐賽、公益創業賽三項主題賽事。

挑戰杯現場
其中,由指導老師曾曉思、秦印帶領太阳成集团tyc234cc的李麗琴等8名同學組成的團隊申報的作品《流連時光平台項目》獲得銀獎的好成績。
此次我們有幸采訪到我院獲獎團隊的隊長----李麗琴師姐,讓我們一同走進他們,了解他們團隊的故事......


我院獲獎團隊
參賽作品:流連時光平台項目
項目成員:李麗琴、陳奕璇、陳漫婷、吳清清、顧澤濤、吳廖敏、鄭雁丹、陳傑銮
指導老師:曾曉思、秦印
獲獎情況:創業計劃賽銀獎
首先恭喜師姐帶領的團隊一路過關斬将獲得佳績,請問師姐獲獎的感受是什麼?
答:發自内心的欣喜,來自作品被認可的成就感。感恩一路上為我們提供了非常寶貴的意見的指導老師們,感恩有這麼一個優秀,努力又團結的團隊。
請問你們當初是如何确定新型養老模式這個選題的?你認為你們團隊作品的亮點在哪?
答:這個選題的靈感來自和奶奶的話家常,奶奶談到自己經常一個人在家,孩子都出遠門了,也不知道該幹什麼。很心疼奶奶,覺得自己應該要做點什麼,豐富奶奶的精神生活。于是我們選取了新型養老模式這個選題,旨在通過整合老年人文化服務資源,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打造一個專屬老年人的文化平台,攢以往,念而今,流連時光總相随。這也是我們的亮點所在。
為了挑戰杯這個比賽,團隊做了哪些準備呢?
答:準備複賽期間,經過團隊不停的讨論不斷的思想碰撞,我們在項目方案原基礎上做較大幅度的修改。得知進入省終身決賽,我們繼續完善方案的細節,準備秘密答辯的演講稿,PPT展示以及答辯的相關問題。
整個參賽過程中,團隊有遇到什麼困難嗎?是如何解決,堅持下來的?
答:提交複賽作品前,方案還存在很多漏洞,加上時間緊迫,我們通過不停的開會讨論,從中不斷磨合不斷的總結,并充分利用每位隊友自己的專業知識,兼以合理的合作分工對方案進行修改完善,最終得以在截止時間前提交方案。準備決賽過程,是以完善方案中的不足為主來準備方案展示的,但是在決賽前兩天,在學院院長,書記以及各位老師的指導建議下方案的産品與服務,商業運營模式以及競争分析等仍需更清晰,更成熟的,更細緻的分析,即使時間很緊,最後也是所有隊友團結起來把問題一個個去攻破。
參加這個比賽,給你最大的收獲是什麼?
答:最大的收獲應該是在思想上認識到單單學好專業知識是遠遠不夠,掌握好理論基礎,還要學會怎麼将理論與實際結合,應用到具體問題的分析及解決上。
想對自己團隊的指導老師和自己的團隊成員說些什麼呢?
答:非常感謝指導老師耐心指出方案的不足,并啟發我們的多維度的思考。很幸運遇到這群隊友,在最艱辛的時候還是堅持下來,還是沒有放棄,還是團結協作。
有什麼比賽的經驗或者技巧可以分享給想要參加類似比賽的同學嗎?
答:我們從這個項目學到很多,比如參加創業類競賽,要将自己代入實際公司的運營環境中,考慮到實際運營出現的各種問題,如:商業模式是否貫通;是否有市場;跟競争者競争是否有優勢搶占市場;如何獲取用戶,留住客戶;能否盈利;如何進行風險管理等,團隊内分工在做展示的時候也要有所體現,比如營銷總監講如何擴張市場,技術總監做技術指導,财務總監做财務報告等。而不是以在校大學生完成一個小組作業的思維去做創業項目。


冰心語:成功的花,人們隻驚羨它現時的明豔;而當初的芽,卻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滿了犧牲的血雨。正如師姐的團隊一般,我們隻看到他們獲得的驕人成績,卻看不到他們為此付出的努力,團隊獲獎背後的艱辛隻有他們自己心裡清楚。
讓我們一起祝願他們在以後的日子裡,依然能如此勇敢無畏,挑戰不止,奮鬥不息。最後,再次熱烈祝賀師姐的團隊取得優秀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