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讀書時,展望未來勢。2025年3月18日,校友聯絡辦公室派4名學生幹部對國商劉師姐進行線下專訪。對此,我們就學習經驗、實習經曆、就業建議以及未來發展等與劉師姐進行了交流探讨,這讓我們受益匪淺。
Q1:師姐是什麼專業呢?能仔細講講您的就業經曆嗎?
A1:我的專業是國際商務,從大三開始實習。暑期我在一家融資公司實習,實習時也可以後續進入轉正階段,但我不想一直做融資,所以我開始去秋招投offer。我會積極關注,比如學校攤位、宣講會,後來大四我去了一家公司做理财實習。
實習了幾個月我就已經轉正,中間也經曆了很多坎坷,比如加班等各種問題。一年多以後我外派去支持一家金融國企,由于不喜歡當時的工作生活和不看好後續的發展,所以我開始找機會跳槽,來到了如今這家外資金融機構。我認為最有用的就是工作成績(收入),即使履曆還不是很資深的情況下,那麼業績收入就是履曆關鍵。
Q2:對比國内的銀行和國際的金融機構,有什麼差别嗎?
A2:我認為這得從什麼角度看。首先國内的銀行比如“四大六大”銀行和商業股份銀行不同。“四大六大”銀行的背景與商業股份銀行不同。再者商業股份約束性不強,但是他們更加看重盈利。“四大六大”銀行是相對穩定的,覆蓋面廣。再說說國際金融機構,首先國際金融機構不具備普适性,關注的焦點是國際,經營策略也是不一樣的,接觸的人群也不同,這是最大的區别。
Q3:您覺得像我們在校生以後想進入國際性金融機構,需要具備哪方面的能力?
A3:首先機遇非常重要。如果你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在機遇出現時就應該抓住它。大部分人是走常規路線,比如提升學曆和考證,再求職大企。我建議多考些證書,像英語六級、Bec商務英語和CFA等,證書可以幫助我們在履曆上加分。

Q4:如果能重回校園的話,您會重點加強哪方面的學習或者實踐呢?
A4:這需要分階段來看。其實大一到大四,每個階段是不一樣的。大一我會多元化嘗試,會參加幾個社團。我覺得大一可以嘗試拓寬資源和人際,慢慢地鍛煉交際能力,做一些管理的工作,比如部長等幹部職位。在保證專業學習的情況下,多考些基礎證書。即使大一時我會參加各種社團,但我不會花大部分時間在社團上,我會控制時間比例,然後在此基礎上考證。大二時計劃好每個學期的考證規劃,再配合上一些實習經曆,就會對就業有很大幫助。我建議要往對未來有幫助的方向去實習,如果你對未來工作有了初步的想法,那麼可以開始往這個方向實習。實習不在于工資和體面,積累經驗和把握機遇才是最重要的。
Q5:您會不會覺得學校學的理論與工作實操會有對應不上的時候呢?
A5:如果當前沒有方向的話,你就學好當下知識。對我來說有部分是有幫助的,比如剛開始我做貸款實習時其實是沒有幫助的,在我第二份實習時也沒有多少幫助,但現在對我來說是比較契合的。這決定于你選擇的行業,但是像有一些同學,他們不一定就他的專業而就業,因此理論跟實踐就沒有很大關聯,最大的幫助點可能是你的思維、思考的方式對處理事務的契合程度。
Q6:您認為人工智能可能會取代銀行中哪些崗位?哪些崗位反而會更加重要?
A6:人工智能可能會取代基礎性工作。我認為人工智能要放大的是服務,尤其是服務崗,要具有一定價值。其實人工智能始終沒有人有那麼有感情有血肉,所以我覺得很多服務性的東西跟人挂鈎是最好的,能和人心挂鈎。我們也會擔心我們的崗位會被替代掉,但這絕對不是容易的一件事情,機器隻是模闆化的,不會全面考慮,也不會考慮到人為等意外因素。

Q7:您如何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呢?
A7:其實很多事情不是一下子就能明确的,興趣是最大的導師。可能在剛開始,你們會感到迷茫,這時就可以從接觸到的校友所在行業培養興趣,有了興趣就多去了解,慢慢培養,了解它背後的價值,多問問多想想。在你沒有任何興趣點的時候,可以先從身邊人找找方向,試着培養興趣,試着行動。
Q8:對于想長期留在銀行業的年輕人,您有什麼建議嗎?
A8:對于長期留在銀行業,如果你選擇的是“六大四大”銀行還是挺容易的。但是要賺更多收入的話,這比較困難。如果你想賺更多的錢,那麼一定是你能夠給公司提供更多的價值,這就是銷售性質。要想提高收入,你就要擴散更多資源,比如朋友、親戚,讓他們需要、認可你的價值;包括客戶理财投資的政策信息,了解不同行業的信息,放大工作價值、甚至其它資源價值。
Q9:能否用一句話總結您對師弟師妹們的職業發展建議?
A9:那就是多學習多社交多嘗試。趁着年輕這樣的大好年華,要多行動、大膽嘗試,才能走出一條屬于自己、适合自己的工作道路。

劉師姐回憶了往昔讀書的日子,向我們總結了切實有用的建議。通過這次線下專訪,我們學到了要好好珍惜在大學校園裡的讀書時光,既要保證學習成績,也要多多考證。我們也可以參考身邊人的就業經曆,培養自身興趣與能力,多嘗試多行動,才能拓寬我們的眼界,多一條就業的選擇。總而言之,嘗試了才有機遇,行動了才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