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江論壇分論壇三:數字賦能與數字貿易

作者: 時間:2023-12-12 點擊數:

 

     

 

        清華大學服務經濟與數字治理研究院院長高宇甯教授做了《數字全球價值鍊貿易與數字治理》的主題報告。報告指出,全球價值鍊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數字全球價值鍊貿易的準确測度具有重意義。報告首先指出數字貿易包含數字訂購和或交付的貿易,全球數字交付貿易相比疫情之前上漲明顯,中國、歐盟和美國是主要的數字服務貿易主要貢獻者,但中國在數字交付貿易方面和美國、歐盟還有較大差距。

中山大學商學院李廣衆教授與合作者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董潔妙博士的《數字信息賦能、商業關系轉換與企業出口波動》論文指出:第一,随着數字産業信息賦能強度的提升,企業在出口波動的廣度和波動深度均可以得到顯著的下降。第二,數字産業信息賦能通過降低貿易中介的依賴,降低企業出口波動廣度;數字産業信息賦能通過加強供應商匹配能力,降低企業出口波動深度;數字産業信息賦能能夠提高企業的信息搜尋能力,企業所面臨的市場競争壓力得到顯著下降,從而同時加強出口波動深度和廣度的下降。第三,高水平的數字基礎建設和小規模的政府科研投入能夠更有利于發揮數字産業信息賦能降低企業出口波動的效果數字經濟政策有明顯的普惠性效果。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太阳成集团tyc234cc院長孫楚仁教授報告了《數字化轉型推動了企業出口産品結構轉換嗎?》。經過對各種現象的總結,孫教授建議:企業需要深入了解并适應不同市場的需求和趨勢,定制針對性的産品和服務。進一步根據企業數字化轉型對出口産品技術複雜度的實證分析表明,企業數字化轉型促使企業出口向低技術複雜度核心産品轉換。政府應制定相關政策,鼓勵企業朝着高技術水平産品方向發展。企業應注重技術創新和研發投入,提升核心産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金融學院張浩教授與合作者楊燕報告了《智能制造與共同富裕——基于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在實證研究部分,作者首先詳細介紹了研究設計,包括數據來源、樣本選取、關鍵指标測算、模型構建等多個方面;緊接着,為參會者詳細闡述了文章的基準回歸結果,并介紹了基于上述經驗結果所展開的一系列穩健性檢驗(包括工具變量法、PSM-DID檢驗、控制行業年度趨勢、更換核心變量衡量方法等),得出了企業智能化轉型能夠促進企業内共同富裕這一經驗結論;此外,還從地區、行業以及企業3個不同維度展開異質性分析,并經驗證明了智能化轉型确實可以通過生産效率效應、就業創造效應以及員工議價能力3條主要機制,提高勞動收入份額并且縮小普通員工與管理層的薪酬差距,進而實現企業内共同富裕。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韓永輝副院長的《“兩極分化”還是“貧富均等”:跨境數字服務貿易對各國國内收入差距的影響研究》報告介紹了文章的研究設計,主要使用118個國家和地區的平衡面闆數據來展開實證檢驗。從從實證結果上來看,跨境數字服務貿易無論從規模還是占比上,都擴大了收入差距,該結論在經過内生性問題處理、考慮金融危機影響、替換被解釋變量等穩健性檢驗後仍然成立。

廣東科技學院管理學院程賽楠分享了工作論文《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的碳減排效應》。在實證研究部分,作者首先詳細介紹了研究設計,包括數據來源、樣本選取、關鍵指标測算、模型構建等多個方面。回歸結果顯示,數實融合對碳排放強度的影響顯著為負,而且當期數字經濟對未來碳排放強度的抑制作用逐漸減弱。報告進一步介紹了若幹穩健性檢驗工作,包括數據縮尾處理、更換核心變量衡量方法、變換樣本範圍等。最後,文章對可能存在的作用機制進行了檢驗,得到了數實融合可以通過産業結構高級化與産業結構合理化來降低碳排放強度。

暨南大學産業經濟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李健斌分享了《人工智能、資本—技能互補與企業全要素生産率》的。研究表明,人工智能顯著促進了企業全要素生産率的提升,這一結論在經曆替換變量度量方式、控制高維固定效應、排除時間趨勢幹擾、緩解内生性問題後依然成立。文章的進一步工作是對可能存在的作用機制進行檢驗,發現增加固定資産與無形資本投資、增加技能勞動力投入以及要素替代是人工智能提升企業全要素生産率的主要途徑。此外,文章還圍繞行業、企業兩個維度展開了異質性檢驗與結果分析。

 

 

 

 

 

 

 

版权所有:太阳成集团tyc234cc(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學院辦公室2319 聯系方式:020-37216231  郵編:51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