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負責人:易行健教授
顧問委員會成員:蔡躍洲教授 王正位教授 莫萬貴教授 張浩教授 汪前元教授 黃蘋教授
方向學術帶頭人:李文秀教授 項後軍教授 張玲教授
當前,數字經濟與金融強國建設的相關研究領域仍存在廣闊的發展空間,現有研究進展尚未完全滿足經濟高質量發展和金融強國建設的戰略需求。本研究院拟從科技在金融強國建設中的作用出發,探讨數實融合背景下現代金融體系建設的路徑,從而為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金融強國建設之路提供理論支撐、國際借鑒與經驗證據以及決策參考。這不僅響應了國家重大戰略号召,同時也是為了适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及推動理論創新的迫切要求。本研究院于2024年9月獲批廣東省普通高校重點研究基地項目。研究院将在知識創新方面,方法創新方面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圍繞數字經濟和金融強國展開系統深入研究,通過對數字經濟和金融科技的深入研究,推動科研成果的轉化與應用。從金融資源、數字技術兩個角度,聚焦服務于“數實深度融合”這一新質生産力的落腳點和突破口,加快傳統産業數字化轉型和新興産業的發展,提升廣東省在全球産業鍊中的地位和競争力。同時,根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和廣東省“十四五”規劃,利用大數據和金融科技手段,分析和優化區域經濟發展模式,促進區域内資金、技術、人才和信息的高效流動,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和高質量發展。利用廣東作為全國經濟第一大省的核心地位,充分運用先發優勢、區位優勢和政策優勢,本基地将助力廣東建成金融強省、粵港澳大灣區建成國際金融樞紐,并以此為出發點探索建設現代金融體系的新路徑,提升我國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為我國建設成為全球金融強國提供有力支撐。
研究方向一:數字化轉型與金融科技發展
特色:一是以數字技術助力實體經濟發展中的基礎問題為研究重心,聚焦“數字金融”行業研究特色;二是以行業數字化轉型為導向,提升“産研政”協同深度效能;三是以服務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為目标,重視應用型研究成果服務社會績效。
學術地位:此方向圍繞數字化轉型和金融科技等重要問題展開系統研究,在《管理世界》與《金融研究》發表的三篇數字金融論文是全國高被引論文并在經濟管理類論文中排名前5,首家在全國推出首份“企業數字化轉型指數”,具有一定學術影響力。
進一步研究内容:随着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數字經濟已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關鍵動力,而金融科技(FinTech)正是這種變革的核心表現之一。金融科技(FinTech)作為數字化轉型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技術革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深刻地改變了金融服務的供給方式和市場結構(Arner et al., 2015)。探讨數字化轉型背景下金融科技的發展路徑及其對金融系統的影響,對于豐富傳統的金融中介理論和金融市場效率理論,深入理解金融系統穩定性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也對促進金融普惠,提升金融服務效率,推動金融監管創新等實踐提供了指導。本研究方向将在前期研究基礎上,圍繞如下四個方面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方向二:“數實融合”與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構建
研究特色:一是注重統計測度與定量研究。主要針對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程度進行統計測度研究,以及金融對“數實融合”的影響機制展開實證檢驗。二是注重現實問題與理論導向。針對金融支持“數實融合”存在的問題,從功能性、外部性、政治性、人民性等基本原則出發,基于“六要素論”理論,提出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構建與完善思路。三是注重智庫咨詢與政策支持。以服務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目标,針對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的構建展開研究,拟期為政府部門的金融政策制訂與制度完善提供參考與依據。
學術地位:圍繞數字經濟與中國特色金融(科技金融、數字金融、普惠金融、綠色金融)研究方向,在《經濟研究》《經濟學(季刊)》《中國軟科學》《政治學研究》等國内外權威核心期刊發表關于論文30餘篇,相關成果被《新華文摘》多次全文轉載。
進一步研究内容:進一步的研究拟圍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一是金融支持“數實融合”的現狀與問題研究;二是金融對“數實融合”影響的實證研究;三是現代金融體系構建的國外經驗與理論框架研究;四是“數實融合”趨勢下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構建研究。
研究方向三:高質量發展背景下的金融強國建設研究
研究特色:一是結合金融發展的曆史脈絡和現行政策,通過曆史案例分析,提煉出金融強國形成的共性和特性,為推動中國特色金融強國建設提供曆史視角;二是以堅持走符合中國國情的金融發展道路為原則,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金融強國建設之路,強調中國在金融發展中的獨特性與創新性;三是将數字經濟發展與金融體系建設緊密結合,分析如何通過金融體系的優化來促進新質生産力發展;四是注重金融創新在推動金融發展中的作用,同時強調風險管理和監管體系的完善,以保障金融系統的穩健運行。
學術地位:首先是圍繞金融市場和金融高質量發展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30餘篇,部分文章被引用超過百次。其次,主持和參與了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課題,累計科研經費超過300萬。此外,以金融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舉辦全國性學術會議3次,與多所國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機構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并多次受邀在國際會議上作專題報告。同時,核心成員擔任多家國内外重要期刊的審稿人,為學術界的知識傳播和質量控制貢獻力量。
進一步的研究内容:一是構建大數據驅動的金融市場風險監測與預警系統;二是金融科技對金融機構穩定性及金融産品創新的影響;三是跨境資本流動對國内金融市場和金融服務的影響及其調控機制;四是金融監管創新與金融服務質量提升;五是金融強國建設的國際比較與有中國特色的金融強國建設路徑研究。